1、[多选题] 下列关于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说法,正确的有( )。摘要:1、[多选题] 下列关于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说法,正确的有( )。A、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法不溯及既往B、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事立法制定合理的刑罚体系C、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与犯罪性质、犯罪情节和罪犯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D、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在行刑中合理地运用减刑、假释等制度 2、[单选题...
A、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法不溯及既往
B、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事立法制定合理的刑罚体系
C、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与犯罪性质、犯罪情节和罪犯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
D、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在行刑中合理地运用减刑、假释等制度
2、[单选题] 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的“但书”,即“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,不认为是犯罪”,应理解为( )。A、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
B、是犯罪不以犯罪处罚
C、不构成犯罪
D、是缩小打击面的特殊策略
3、[单选题] 从刑法解释的效力上看,以下属于有效解释的是( )。A、立法解释
B、论理解释
C、文理解释
D、系统解释
4、[单选题] 刑法理论上将犯罪的故意区分为( )。A、有预见的故意与无预见的故意
B、明知的故意与不明知的故意
C、可能的故意与必然的故意
D、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
5、[多选题] 广义上的刑法包括( )。A、刑法典
B、单行刑事法律
C、附属刑法规范
D、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判例
6、[多选题]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时候( )不适用死刑。A、不满18周岁
B、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
C、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
D、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
7、[单选题] 犯罪的直接客体是指( )。A、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
B、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对象
C、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人或物
D、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社会关系的某一部分
8、[多选题] 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( )。A、犯罪故意
B、犯罪过失
C、犯罪目的
D、犯罪动机
9、[单选题] 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( )。A、主客观相一致
B、罪责自负
C、罪责刑相适应
D、刑法人道主义
10、[单选题] 犯罪的( )是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分类的基本依据。A、同类客体
B、一般客体
C、简单客体
D、主要客体
11、[多选题] 罪过是指( )。A、犯罪故意
B、犯罪过失
C、犯罪目的
D、犯罪动机
12、[单选题] 我国刑法中的犯罪主体划分为( )。A、一般主体与特殊主体
B、自然人主体与单位主体
C、成年人主体与未成年人主体
D、单独主体与共同主体
13、[单选题] 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( )。A、犯罪人对自己行为是故意还是过失的心理态度
B、行为人对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
C、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社会效果所持的心理态度
D、犯罪主体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
14、[多选题] 危害结果有( )。A、任何犯罪所必备的要件
B、选择要件
C、过失犯罪的必要要件
D、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
15、[多选题] 刑法的性质包含( )含义。A、阶级性
B、法律性
C、严厉性
D、残酷性
16、[单选题] 犯罪客观方面的要件可分为( )。A、基础要件和充足要件
B、先决要件和补充要件
C、基本要件和非基本要件
D、必要要件和选择要件
17、[单选题]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,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的( )。A、适用我国刑法
B、可以适用我国刑法
C、有条件地适用我国刑法
D、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,不适用我国刑法
18、[多选题] 我国刑法关于犯罪主体的规定有( )。A、自然人犯罪
B、法人犯罪
C、自然人和法人犯罪
D、单位犯罪
19、[单选题] 行为人在实施不纯正不作为犯罪时,其罪过( )。A、只能是故意
B、只能是过失
C、既可以是故意,也可以是过失
D、只能是间接故意
20、[多选题] 犯罪客观方面的事实特征有( )。A、犯罪人的相貌
B、犯罪方法
C、危害行为
D、危害结果

